螺旋地桩使用时注意事项
发布日期: 2025-08-04
一、施工前注意事项
地质勘察
提前进行土壤检测,确认土层结构(如砂土、黏土、岩石层等),避免地下障碍物(巨石、管线)。
针对冻土、高腐蚀性土壤等特殊地质,需选用加强型桩体或防腐涂层。
桩体选型
根据光伏支架设计荷载(抗压、抗拔力)选择桩径(常见Φ76mm-Φ300mm)和长度(1m-5m)。
潮湿或盐碱地区建议使用热镀锌钢(锌层≥80μm)或铝合金材质。
设备准备
确保液压旋桩机、导向架等设备与桩径匹配,避免施工中偏斜。
检查桩体螺纹是否完好,无运输变形或镀层损伤。
二、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
垂直度控制
旋入时需实时监测垂直度(偏差≤2°),倾斜过大会降低承载力,必要时使用激光水平仪校正。
旋入深度与扭矩
桩尖需达到冻土层或坚实土层以下(通常深度≥1.5m),旋入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(如黏土层需≥2000N·m)。
遇硬层时不可强行下压,应改用引孔或更换桩型。
桩间距与阵列精度
相邻桩间距误差控制在±5cm内,避免支架安装应力不均。
多桩施工时需拉线定位,确保整体阵列平面度。
三、施工后检查与维护
质量验收
逐桩检查:无松动、螺纹无损伤,顶部标高一致(误差±1cm)。
必要时进行拉拔测试(承载力需≥1.5倍设计荷载)。
防松处理
在桩顶与支架连接处使用防松螺母或弹性垫片,防止风振导致松动。
长期维护
定期检查桩体是否锈蚀(尤其焊缝处),沿海区域建议每3年涂刷防腐涂料。
暴雨或地震后需复查桩基水平度。
四、特殊环境应对
大风区域:增加桩体长度或斜撑,提高抗倾覆能力。
高水位地区:桩体旋入后需回填碎石防冲刷。
冬季施工:避免冻土旋入,可提前预热土层或选择锥形桩尖。
五、安全警示
严禁人员站在旋桩机摆动范围内。
电力线路附近施工时,保持桩机与导线安全距离(如10kV线路≥3m)。
附:常见问题处理
桩体偏移:拔出后重新旋入,或灌注水泥浆加固。
扭矩不足:增加桩长或改用多叶片桩头。
通过规范操作和定期维护,螺旋地桩可保障光伏电站25年以上稳定运行。需根据具体项目调整方案,必要时咨询专业工程师。